我們遇到不同事情,通常我們會有一些「慣性反應」,藉著以往的記憶、經驗,來詮釋事情。而對事情有怎樣的看法/想法,往往影響我們的反應。
《想法不等於事實》
「 如果觀察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花了在不請自來的想法上,真是令人驚訝:這樣做! 那樣說! 記住! 計劃! 一定要這樣!評判!這些想法有可能使我們發瘋,但它們確實經常如此。」~Joseph Goldstein
想法有莫大的力量影響我們的感受和行為。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緒不自覺因循既有想後自動運行,但透過一次又一次察覺到穿梭在心中的想法和影像的𣊬間,並把注意力帶回呼吸或回到此時此刻,就能使我們和想法產生距離,細心洞察它們!最重要的是,我們最後能深深體會所有想法都只是個人的心理活動(包括那些說它們不是想法的想法),而且想法不等於事實,而且我們不是想法,讓我們了解到事情或許有其他方式去處理,讓我們從固有的思考模式中解脫!
想法和影像經常提供顯示/指引,讓我們知道內心較深處發生的事情。假若我們能「掌握到它們」,便能從不同角度來觀看它們;而當我們很熟悉自己內心「前十名」的習慣性、自動化、無益的思考型態時,就更容易覺察並改變那些陷入情緒漩渦的歷程。
特別要留意那些阻礙我們練習的想法,例如:「這樣做沒意義」,「不會有用的,為什麼還做呢?」這種悲觀、無盼望的思想模式是憂鬱情緒狀態下最為明顯的特徵,阻礙我們離開情緒狀態及採取行動。故此,我們必須辨識這些想法為「負面思考」,主動地運用善巧的方法,改變我們的感受的方式。
「想法產生行動,行動導致各種結果,我們會注資在哪種想法? 我們的重大任務就是要:看得清楚,從而知道取、捨:哪些想法付諸行動,哪些想法任其生滅。」~Joseph Goldste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