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
認識厭惡與播下「容讓」種子
(面授)
課程目標
  • 認識有時候「作戰」或「逃走」的反應對事情未必有益處
  • 引領參加者面對困難時,在不帶掙扎的情緒下,培養「全然接納」的態度
課程內容
  • 簡介課堂二
  • 靜觀練習:包括識別自己在照顧患者時的慣性情緒和生理反應,透過靜觀/靜坐覺察自己、介紹3分鐘呼吸空間
課堂後閱讀及家課練習
  • 講義#1及#2
  • 家課練習及家課練習記錄表
立即開始
講義一
講義二
家課練習
講義一

困難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份,而我們如何應對們可以帶來分別。我們可以選擇被這些困難事情支配我們,或是我們以輕鬆的心情看待它們。覺察事件所引發的想法、感覺和身體感受,使我們有機會從習慣性、自動化的反應中解脫出來,變得能夠念念分明,善巧地回應困難。

一般來說,我們對事物有3種反應:

1.不感興趣 - 覺得沈悶,因而心不在焉,發白日夢。

2.想抓著不放 -不讓自己放下目前的經驗,或渴望得到 未得到的經歷。

3.想它消失,惱怒厭惡它-想要擺脫目前的經驗,或逃 避不想有的經驗。

當遇到不順境,我們很容易自動化地、因循舊有的反應-感到厭惡不快,想逃避或趕走它,而這些反應不但未能幫助我們面對問題,還帶來額外煩惱。

因此培養覺察力,就是讓我們立時洞悉、覺知事件引起的念頭、情緒和身體的感受,使我們可以有更大的自由,去選擇更善巧有效的回應方法。靜觀練習主要是培養對自己經驗的覺察力,幫助我們在面對事情時能靜心回應,而不是盲目反應。定時練習靜坐能提供很多機會讓我們留意何時分了心,何時不再覺察當下發生的事,讓我們可以友善地覺察什麼使我們分了心;讓我們可以溫柔堅定地重新集中注意力,回到此刻,又再活在當下。

(石世明,2015,頁312)

《活在當下》

活在當下就是念念分明地意識到自己身體狀態,運用你的身體的感覺作為你覺察的媒介。現在可能正坐著閱讀這段落的你,當下的身體感覺如何呢?當你讀完這段落,站起來,感受一下站立、步行至下個地方、移動身體、伸手拿東西、又或是晚上休息時躺下的感覺是怎樣的呢?

每一次耐心地練習去感受身體的感覺。既然身體的感覺一直都存在,就讓覺察力成為你第二天性,感受每個細微動作。例如當你伸手拿東西時,就伸手取東西,只是留心你伸手的感覺,無需做什麼額外的事情。專注在你移動的感覺,試著訓練自己思緒與身體時刻常在,去感覺,去生活。

在一次又一次的正式練習當中把注意力帶回身體,讓當下的情緒變得放鬆,好讓練習中的覺察力擴展到日常生活裡,不要低估在一天當中感受身體移動的𣊬間所帶來的力量!

(石世明,2015,頁312)
講義二
《3分鐘呼吸空間》- 基本版

第一步:覺察當下

無論你是站著或坐著,特意作出一個挺直而莊嚴的姿勢,以幫助覺察當下事物正如何進行。可以的話,閉上眼睛,將覺察帶到你的內在經驗,問自己:「此刻的經驗是什麼?」此刻有什麼想法/念頭出現?盡你所能將想法/念頭看作心理活動,也可以用語言簡略描述它們。 現在心情怎樣?現在有什麼樣的身體感受?可以快速掃描身體,遇到有任何繃緊或輕鬆的感覺,清楚知道它們的存在。


第二步:集中

接著,集中注意力到呼吸帶來的身體感受;覺察呼吸時腹部的變化;吸氣時,感覺腹部擴展的感受,呼氣時,腹部收縮的感受。知道自己正在吸氣,知道自己正在呼氣,運用呼吸把自己安住在當下。


第三步:擴展開去

現在,把你的覺察擴展到呼吸周圍,使它包含身體作為整體的感受,以及你的姿勢和面部表情的感受。如果你覺察到任何不舒服、緊張或抵抗的感受,透過吸氣,將覺察帶往那裡,然後柔軟而開放地,把空氣從這些感受的部位呼出。最後,盡你所能,把這種開闊的覺察帶到你這一天接下來的每時每刻。

(石世明,2015,頁262-3)
家課練習
  • 靜觀靜坐 – 一星期至少六天,大約20 至 25 分鐘。
  • 3 分鐘呼吸空間 – 基本版 – 每天3次,每次大約5分鐘。
  • 記錄不愉快的事件 - 每日記錄一件不愉快事件 。利用寫作敏銳覺察一天之中一件不愉快事件正在發生時,你對它的想法、感受跟身體感受。注意此經驗,越快紀錄越好,記下細節(例如:當下想到的字句或圖像,以及身體感受的性質和位置)
聲音檔
靜觀靜坐
3 分鐘呼吸空間 – 基本版